【李家同】我的閱讀專欄(78)葉慶炳教授的<晚鳴軒愛讀詩>

張貼日期:2023/7/20

我對古典詩詞實在只知道一些皮毛,但是在師大附中念書時,導師是教國文的,他強迫我們背了很多古詩古詞。說實話,當時並沒有太多的感覺,隨著年歲增長,越來越喜歡古典詩歌,因此書架上也就多了好多介紹古詩古詞的書籍。

 

<晚鳴軒愛讀詩>是葉慶炳教授的作品,我對葉教授聞名久矣,從前就看過這本書,最近又翻開來看,越來越喜歡葉教授的寫法。這本書的內頁有幾句話,我在此告訴各位。

 

願這本小書帶給您

古典詩歌的芬芳,

現代雜文的趣味,

做人處世的箴言。

 

我不懂為何大家說葉教授的文體是雜文,因為我不知道何謂雜文。我猜想雜文就是很輕鬆的文章,不是一本正經,板起臉來訓人的文章。所以這本書非常容易懂,沒有任何抽象的文辭。好像也不在強調文詞是否優美,而是好像葉教授在和我們聊天。這種寫法使得讀者會有由內心發出的親切感。

 

雖然葉教授的文體是雜文,但是這本書還是顯示了葉教授的淵博學問。他引用了好多典故,我真佩服他。也使我覺得還好自己當年沒有選讀中文系,讀電機系容易多了。不知道現在像葉教授這種中文底子非常好的教授多不多?

 

葉教授介紹的詩當然都是古詩,有趣的是,葉教授將這些古詩和現代人的生活扯上了關係。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,比方說,書中介紹一首詩<百馬飲一泉>,這是李益寫的<飲馬歌>。<飲馬歌>說的是一匹害群之馬的故事,葉教授詳細地解釋了這首詩以後,很有感慨地談起現代社會中也有人是害群之馬。

 

我永遠記得”天蒼蒼,地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。”但我不記得前兩句,”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”葉教授在書中感嘆他住在台北,寫不出”天似穹廬,籠蓋四野。”因為在台北市看天空,天空像一塊破布。

 

相信大家都知道陶淵明的兩句名詩”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。”但是像我這種人,不知道陶淵明<讀山海經十三首之一>。全詩如下:

 

孟夏草木長,繞屋樹扶疏。

眾鳥欣有托,吾亦愛吾廬。

既耕亦已種,時還讀我書。

窮巷隔深轍,頗回故人車。

歡言酌春酒,摘我園中蔬。

微雨從東來,好風與之俱。

泛覽周王傳,流觀山海圖。

俯仰終宇宙,不樂復何如?

 

葉教授說,他住的是四樓,樓下就是車輛往來不絕的大馬路,可見得他的居住環境遠遠比不上陶府的幽靜。葉教授也沒有田園,因此也談不上有園中蔬。這些感想的確是很有趣的,因為葉教授講的都是真話。這個年頭,痛痛快快地講真話的人實在不多的,很多人都要將自己描寫成極為風雅的人,葉教授卻沒有如此做。

 

葉教授對於這首詩的最後兩句”俯仰終宇宙,不樂復何如?”也有感想。他認為人不能只有理想而不顧到現實,正確的做法是,在經歷矛盾苦悶之後,終於得到和諧,既保全了自我,又能適存於社會,最後走向成功之路。太過理想的人不可能成功,沒有理想的人當然也談不上成功。

 

葉教授還介紹了一首有關梅花的詩,這首詩是包照寫的,前兩句是”中庭雜樹多,偏為梅咨嗟。”咨嗟是讚嘆的意思,我們認為梅花是偉大的不得了的花,也是國花,其他的花如櫻花、桃花、牡丹花等等,都是雜花。可是英國的國花是玫瑰,法國的國花是百合,美國的國花是山杞,日本的國花是櫻花。葉教授說,這些都是強國,那些國花也絕對不能被認為是雜花。有趣也。

 

葉教授的這本書使得我們這些現代人和古人有些聯繫,比方說,他在書中詳細解釋了杜甫的<茅屋為秋風所迫歌>,杜甫描寫自己的住所非常破舊,可是他在結束時卻寫了兩句永垂不朽的名言,”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。”我們處於房價飆漲的時代,很多年輕人拿到的是微薄的薪水,只好望房興嘆了。真希望官員們讀過杜甫的這兩句話。

 

我中學的時候就念過陳子昂寫的<登幽州臺歌>

 

前不見古人,

後不見來者,

念天地之悠悠,

獨愴然而涕下。

 

聽說有幼稚園中班的孩子會念這首詩,我實在不相信小孩子怎麼懂這首詩的真義。他們大概會認為前面看不到人,後面也看不到人,有些孤獨感。葉教授在書中說,古人和後人本來就是看不到的,可是任何人都可以接觸到今人,難道這無數個今人都無法解除子昂的孤獨?

 

讀了這本書,我深深了解陳子昂的孤獨感。當我們這些普通人每天晚上看政論節目時,相信就有一種孤獨感,因為我們老百姓關心的是安居樂業,可是大人物好像關心的是勝利與失敗。這幾天,俄烏戰爭的新聞已經退居第二位,國際新聞報導的全是蘇丹內戰。我有絕對的把握,知道蘇丹的老百姓最關心的是能不能有足夠的食物吃,乾淨的水喝,有屋頂的房屋可以住,有好的小學可以送孩子上學,而絕對不是該由哪一個政黨執政。所以陳子昂寫的詩並不是完全代表知識份子寫的,他其實是代表一般小老百姓寫的。 

非常感謝葉教授,因為他使我更喜歡念古典詩歌。當然有時會有”獨愴然而涕下”的感覺,這是免不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