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好文分享】馬來西亞化工系符傳藝教授聆聽完李教授演講後之心得分享_工業與科研

張貼日期:2017/9/27 上午 01:30:31

撰文者:符傳藝

若您問道,我們何時才能擁有像法國的空巴、瑞士的諾華、或甚至像美國科技巨頭谷歌等科技大企業?最直截了當的回答是—請拿出正確的心態,搞好科研,才能期望大馬的工業產品在世界爭一日之長短!

8月初時,趁台灣知名作家兼電機系教授李家同到訪馬,筆者也在大馬工程師學會(IEM)為李教授安排了一場關於”台灣精密工業”的講座。大馬工程界雖然在各主要的工程領域(土木、機械、電器電子、化工等)皆有涉足者,但對精密工程(Precision Engineering)這一塊還是較陌生的。

李教授雖已年近八旬,但仍思路敏銳。身為台灣精密工程學會(TSPE)創會人及首屆理事長的他,以多個實際的例子講解涉及精密工程的工業產品,讓與會者驚嘆台灣的高科技產品。李教授也提到說,世界的各個先進國都有同樣一個特質—擁有自身的科技大企業,如法國有空中巴士(Airbus)、瑞士有諾華(Novartis)等。這些大企業,除了為國家帶來豐碩的稅收,也成就了相關領域的下游工業的發展。

講座中,李教授也分享了台灣的工業技術研究院(ITRI,工研院)如何研發新的科技技術,為台灣工業帶來轉變。他也提到和大馬籍的隨身碟(USB)開發者—潘建成的對話。潘對李教授說大馬沒工業技術研究院,所以我們的工業界缺乏新技術。其實不然,大馬有好幾個類似工研院的研究院,如大馬棕油局、橡膠研究院、大馬微電子系統研究院(MIMOS)等,為大馬的各工業領域提供工業技術的支援。與台灣工研院不同的是,大馬的這些研究院都各自為政,在不同的政府部門下運作。當然,不同的運作模式有其利與弊。台灣的工研院的模式能在資源應用上能更優化,而大馬的模式則能讓個別的科研院有更好的競爭。然而,大馬方面最大的弊病是科研與工業的步伐脫節。打個比方,大馬棕油局常會說他們對油棕的各種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,但筆者常聽到棕油業者的申訴卻是”大馬棕油局什麼都沒做,就只會抽稅”(注:棕油業者得還繳約4.5至8.5%的出口稅)。到底是哪兒出了狀況?

8月中旬,筆者也參與了另一個研討會—大馬棕油業100周年講座。與會者都坦承,大馬的製造業雖然一直以來都生產品質不錯的工業產品,但從來都不注重科研這一塊,也不會對嶄新的科技趨之若鶩。每當一個新技術被引進時,大家都不太願意成為第一個嘗試者。反之,大家都希望等待他人嘗試了以後才相競成為跟隨者。追根究柢,大家坦承是不願冒險的心態問題,擔心一旦出錯就須承擔相關責任,還是安於現狀最為妥當。最好的例子—大馬國產車自從80年代推出市場後30年的今天,我們還是用著別人的引擎。同樣的,國油也不太注重科研。相對的,許多的跨國科技企業都從不間斷地投入科研,或收購新科技,深怕一時怠慢就讓競爭者迎頭趕上。這造就了許多國外的大專院校或研究院,能長期地與企業界合作以研發新科技。

大馬這一塊確實被拋得遠遠的。

話說回頭,什麼原因讓大馬的工業界對科研興致缺缺?首先,許多的科研都與工業的脫節。之前提到的大馬棕油局,確實進行了許多棕油方面的研究,但真正能讓企業界用上的卻是極為少數。需知學術界與工業界對科研的認知有一定的差異。對學術界而言,科研項目最重要的為創新性(novelty)—論文可發幾張?能培養幾個研究生?然而,這些都不是工業界所在乎的;因為科研產品的商用價值(commercial value)—能為公司帶來多少的盈利、能降低多少成本等,才是工業界所看重的。所以,若科研人員少接觸工業界,或只願待在自身的研究所裡閉門造車(即大家常調侃的”syok sendiri”),確實難讓其項目達到工業界所預期的商用價值。

其次為科研人員及產品的素質。許多本地大專校或研究院的科研項目,都為複製他人(如國外大專、研究院等)的項目。對企業界而言,這些複製品並沒附加值。

更有工業界人士在科研項目裡投入了研究資金,卻得到低素質的研究成果,久而久之也造就了他們不再相信本地的科研團隊。所以科研人員必須加倍努力,才能讓企業界恢復信心。

接下來的問題,就是之前提到的—本土企業安於現狀、不願意冒險的心態。許多的跨國企業都深知不進則退的道理,所以都會有自身的科研團隊(大部分處於國外)。而本土企業若不以科研來改進本身的技術,要與跨國企業爭一日之長短似乎只是天方夜譚。

同時,本土企業也必須知道一個好的科研項目是長時間的投資,不能期望短時期就會有所突破(畢竟一個博士生也需三年的光景才能完成一個像樣的研究),所以請改掉”少少投資,多多回酬”的心態。歐美國家的企業大多與大專院校展開長期的合作計劃,所以許多的新科技都源自研究所。撇開歐美國家不談,亞洲的許多國家,如日本、韓國,甚至海峽兩岸的企業也不遑多讓,都競相地投資在科研項目上以改進本身的技術。而大馬的企業何時才會改變心態,踏出自身的舒適地帶?

若您問道,我們何時才能擁有像法國的空巴、瑞士的諾華、或甚至像美國科技巨頭谷歌等科技大企業?最直截了當的回答是—請拿出正確的心態,搞好科研,才能期望大馬的工業產品在世界爭一日之長短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