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李家同】科技專欄(87)談敵我識別器

張貼日期:2022/1/19

上個周末,我在家看了一部英國電影,這部電影是講英國和德國宣戰以後的偵探故事,裡面提到了一個玩意兒,叫做IFF。IFF是identification of friend or foe,所謂敵我識別器也,專門給空軍用的。

最近常有共機來犯,我們如何能夠判別一架飛機是共機?我曾經問過很多同學,他們都說要用大數據和影像處理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。可是他們也承認這似乎不太實際,因為如果中共有了新飛機,事情就麻煩了,大數據當初沒有這架飛機的形象,而且我們也無法在地面利用影像識別技術。

其實敵我識別當然是由雷達來識別的,每一架飛過我國航空領域的飛機,都會在我們的雷達上出現一個點。民用航空飛機通過我國領空時,是需要事先通知的。問題是,如何判別這個點是否是敵人的戰鬥機?每一個國家的戰機都裝了電磁波收發器,每天清晨就有一位軍官在每一架戰機上設定一個頻率,雷達會發出這個頻率的電磁波。自己國家的戰機收到這個電磁波以後會有所反應,雷達上會顯示這架飛機的一點,也因為收到了這個電磁波,我們的戰機會反射回來,因此在雷達上,我們的戰機的一點下方又跟著有一點。所以每一架我們的戰機在雷達上會出現兩點,敵人的戰機在雷達上只有一點,這就是敵我識別器的原理。

英國的Lighthill教授曾經說過,想要解決問題,不要想人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,而要學習工程師如何解決問題的。工程師會善用他的學問和技術,比方說,他們會利用電磁波的頻率和收發器來解決問題。也希望大家知道,英國是一個最早發明雷達的國家,敵我識別器早就被他們使用了。當然,這部電影將敵我識別器牽涉到一個謀殺案,實在是少有的。恐怕有很多人還看不懂這部電影。

現在家用的洗衣機也不是追隨過去媽媽用洗衣板洗衣服的方式,煮飯的電鍋也沒有用過去媽媽煮飯的方式,那種方法其實是相當複雜的。如果我們希望能夠飛,就設法學鳥的飛行,這是行不通的。飛機實在不像鳥也。所以Lighthill教授的說法是正確的,我們應該善用科學的知識和技術。順帶一提,Lighthill教授是一位數學家,但在二次大戰中,他曾經參與英國微波的研究。

我很誠懇地希望大家知道,要解決問題,不能過分地依賴所謂的AI,而應該利用深厚的學問和技術。敵我識別器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我所擔心的是,國人越來越不注重基礎學問,深刻了解電磁波的電機工程師越來越少。這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,這也是教育部應該注意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