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貼日期:2025/11/27
李家同
我和陳文村校長認識已快五十幾年了,今天讀到了他所寫的文章,令我感慨萬千。
2025.7.16 FB貼文《與李家同教授共同打拼的時光》:
我的確非常懷念當初和陳教授共同打拚的日子,我們離開美國的時候正是美國最輝煌的時代,我們在美國所用的設備,尤其是電腦,都是全世界最先進的。我回國以前,曾經問過清大的電腦是什麼形式的,回答是IBM1130。我完全沒聽過這一型的電腦,就問我的同仁,他們也都沒有聽過。所以大家的結論是,當時清大一定用了世界上最高級的電腦。沒有想到回來以後才發現這個老爺電腦每次只能跑一個程式,而且可以聽音辨形,如果聲音是輕快的,大概是Fortran,沉重一點的,是COBOL,可見得我們當時在做研究和教學方面是如何的辛苦。
但是我們仍然很認真地指導學生,也有論文發表。我和陳文村都是在台灣得到IEEE fellow的。
我必須指出,陳教授是相當聰明的,他在求學時代完全不懂半導體是怎麼回事,但是居然能夠很快地做出一個晶片。當網路盛行的時候,陳教授迅速地成為這方面的專家。我是相當佩服他的。
我是民國64年回台灣的,民國97年退休。我回來的時候37歲,現在已經87歲了,垂垂老矣。雖然我已經退休,我和科技界仍然有聯絡,我有一個深深的感覺,那就是我們國家一直處於共同打拚的時代。我們國家的進步就是因為全國人民都有共同打拚的情結,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注意的。
現在清華大學資工系有好多教授,也有相當不錯的研究經費。相信很多同學搞不清楚創辦資工系的教授是誰,這並不重要,值得知道的是,清大過去用的電腦是IBM1130,全校就這一台電腦,使用電腦還是要用打卡的。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。我和陳教授很幸運,目睹了清大資工系的成立和茁壯。我不敢說我們有多偉大的貢獻,但是我們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之中努力工作,這種共同打拚的精神是值得我們驕傲的。